学校首页 | 网站旧版 | 中文版 | English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讲座回顾〡乐器工程系举办《匠心传承》讲座

【来源: | 发布日期:2025-06-18 】

《提琴制作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为促进我系提琴制作专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邀请提琴制作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为专业学生提供与专家交流的机会,培养其将专业知识与实践融合发展的能力,同时能了解到行业内的先进技术。本次举办两场学术专题讲座《匠心传承》、《提琴制作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带领师生走进提琴制作的奇妙之处,在交流与学习中探索提琴制作与修复的精妙,共同探寻这门技艺的悠久传承与蓬勃创新。

《匠心传承》

2025年5月24日,国际著名提琴制作与修复专家林海德先生带来了一场关于《匠心传承》的提琴制作与修复的专题讲座。

本讲座围绕“美”的多维度学习与实践展开,以提琴制作为载体,探讨了美的内涵、美学在提琴制作中的体现、美育的重要性,以及个人艺术探索的历程与感悟。林海德先生先讲述了他早年在广东的学习成长经历,曾在广州珠江电影制片厂乐团担任小提琴手,后进入了广州乐器研究所跟随岭南派鼻祖梁国辉先生学习,而后赴美留学,进入了美国一流的提琴公司工作。林海德先生提出,我们对于美的理解需跨越音乐、美术、建筑、文学、摄影、旅行等多领域,形成综合审美能力,而提琴制作者们通过学习音乐,提琴演奏,美术,建筑,文学,摄影,旅行和学习外文来提升对于美的理解。林海德先生鼓励同学们更高层次地去造就自己对提琴美的感觉,“当你们从更高层次去理解提琴的美,你们的制琴技术就会进步,你会很快发现自已就会变成眼高手低了,但这是非常好,我们的大脑和眼睛会指导我们的手慢慢地向高处前进。”

《提琴制作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2025年5月28日,邀请中国提琴制作大师、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国际提琴及琴弓制作大师协会常委中国乐器协会副理事长郑荃教授来我系举办提琴制作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在中国的专题讲座,为我们讲述了古典意大利提琴的传承与创新。

在人类音乐文明的璀璨星河中,提琴制作艺术以其跨越五个世纪的传承与创新,始终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从意大利克雷莫纳小城的阿玛蒂家族到斯特拉迪瓦里大师的黄金时代,再到中国制琴师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崛起,这项融合了工匠智慧与艺术灵感的技艺,正在科技与文化的双重赋能下,书写着崭新的篇章。

郑荃教授首先就古典意大利提琴的传承与创新为题,讲述提琴制作的历史,提琴制作艺术的根基深植于16世纪意大利克雷莫纳的土壤。而后郑教授讲述了初创时期的中国提琴制作。当时的制琴技术、材料等依赖摸索与国外有限的经验,制琴多为个体尝试,规模小、体系未完善,但开启了本土制琴先河。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制琴师们在传承经典的同时,现代科技也正为提琴制作注入新动能。郑教授还着重提到中国制琴师在材料选择和处理上进行了大量创新。例如,利用现代科技对木材进行声学性能分析,优化木材的干燥和处理工艺,以提高提琴的音质。

本次专题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本次讲座为同学们对提琴制作的未来发展提供宝贵的启示。相信在科技发展的推动下,会融合、创造出更多元的音乐世界,为乐器制作艺术带来新的辉煌。

下一条:讲座回顾|探讨钢琴音色整理的艺术: 纽约施坦威与德国施坦威的差异